第(3/3)页 茅德.冈一直对叶芝若即若离,一**一年七月,叶芝误解了她在给自己的一封信的信息,以为她对自己做了爱情的暗示,立即兴冲冲的跑去第一次向茅德.冈求婚。 她拒绝了,说她不能和他结婚,但希望和叶芝保持友谊。此后茅德.冈始终拒绝了叶芝的追求。 她在一九零三年嫁给了爱尔兰军官麦克布莱德少校,这场婚姻后来颇有波折,甚至出现了灾,可她十分的固执,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时,依然拒绝了叶芝的追求。 尽管如此,叶芝对于她的爱慕终身不渝,因此,难以排解的痛苦充满了叶芝一生的很长一段时间。 叶芝一直等待着,即使他的意中人早已经是别人的妻子,直到52岁才结婚。那是在已经死去丈夫的茅德.冈再次拒绝了叶芝的求婚后,在叶芝向茅德.冈的女儿伊莎贝拉求婚被拒绝之后,叶芝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望的念头。 但事实上,叶芝还是无法忘记茅德.冈。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,他还给茅德.冈写信,约她出来喝茶,但还是被拒绝。 而且,茅德.冈还坚决拒绝参加他的葬礼。 叶芝对于茅德.冈爱情无望的痛苦和不幸,促使叶芝写下很多针对于茅德.冈的诗歌来,在数十年的时光里,从各种各样的角度,茅德.冈不断激发叶芝的创作灵感;有时是激情的爱恋,有时是绝望的怨恨,更多的时候是爱和恨之间复杂的张力。 诗人写这首诗时,他所爱恋的对象正值青春年少,有着靓丽的容颜和迷人的风韵。 人们常说,“哪个少女不善怀春,哪个少男不善钟情”。 古往今来,爱情似乎总是与青春、美貌联系在一起。 当人们沐浴在爱情的光辉中,脑海里只有当下,总是潜藏着一种拒绝时间、拒绝变化、将瞬间化为永恒的**。 而诗人偏要穿越悠远的时光隧道,想到红颜少女的垂暮之年,想象她白发苍苍、身躯佝偻的样子。 对一位正享受青春之果的少女宣讲她的暮年,这太残酷了,就像对一个刚出世的儿童说他一定要死一样,但这却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。 诗人这样写并非只是要向她说出这个“真理”,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她表达自己的爱。 诗人仿佛是一个孤独者,远远地、却又执著地注视着,爱恋着那位被人们众星捧月的姑娘,向她献出自己独特的却真正弥足珍贵的爱情,因为别人或真情、或假意的爱,只是爱她的容颜,独有诗人爱着她高贵的灵魂。 红颜易老,青春难留,而少女高贵的灵魂、内在的美质却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永驻,就像酒,藏之愈久,味之弥醇,因而诗人的爱情也得以超越时光,超越外在的美丽。 这首诗歌的内容。 “当你老了, 头发花白, 睡意沉沉, 倦坐在炉边, 取下这本书来, 慢慢读着, 追梦当年的眼神,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,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, 爱过你的美貌, 以虚伪或真情,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,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。 在炉罩边低眉弯腰, 忧戚沉思,喃喃而语, 爱情是怎样逝去, 又怎样步上群山。” 每每读到这个时候,都为他的执着感到非常佩服。 刘仕元也相信这首诗歌一定能够打败周丹获得第一的。 这一次很多的人都参加了他们的比拼。(未完待续。) 第(3/3)页